西螺。振文書院

2009040609:19


 

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 從小跟著父親四處送貨 

台灣319鄉鎮 在我小小的童年幾乎已經跑了一半了

西螺 虎尾 大林 民雄 褒忠 土庫 麻豆 楠西。。。。。。

雖然 現在才懂得將旅程記錄下來 

但是 再重遊這些地方 讓我回憶更多 似乎覺得自己是這裡的人呢

而西螺 就是一個讓我感覺很親切的地方

西螺米 西螺西瓜 西螺老街 都比不上我心中的西螺大橋

印象中 坐上貨車沒多久之後 一定會度辜的我 

每當經過西螺大橋 我爸一定會叫醒我 叫我看西螺大橋 叫我看溪底的西瓜

 

 

 

 

這裡 有著熟悉的街弄 有著讓人回憶的畫面

我心想 父母應該很久沒有到西螺了吧

我娘說 去西螺做甚麼 我下星期要去屏東遊覽喔

我心想 切。。。。 去的地方比我還多 

每次 父母出遊 我都很高興 都會贊助小小的經費 

每次 父母出遊 去的地方都比我的部落格還要豐富 當時我要去大溪老街 

我娘竟說 喔 你說那個橋很漂亮 古早厝喔 我們去過兩三次了 

我哥在旁邊笑我 妳下次要去哪裡 先問你媽好了 他們去的地方都是規畫過的景點

呵呵呵呵。。。。。。。

 

 

 

 

 

西螺這座書院 我倒是第一次來 之前錯過 真是失敬失敬。。。。。

 

 


美麗古樸的山門 總是會引起我的注意

 

 


西螺振文書院 

由原先純粹之宗教建築,偕同地方義學發展出地方義學的教育功能,宗教與教育相輔相成,

除在清代發揮振揚文教、扶植綱常的文化功能,更因其兼具民間宗教信仰之故,

終使得振文書院在書院教育式微的情形下,仍能持續屹立於現址,成為本縣僅存,歷史古蹟。

 

建於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當時為文昌帝君祠

 

 


書院 一定有的敬字亭

只是這座書院 有兩個敬字亭 左右各一 造型一樣 

 

 

 


 

 


剝落的紅漆的大門 更顯的書院是座古蹟

振文書院成立之前,西螺地區(古稱螺陽)先有文昌帝君祠(文祠)

建於嘉慶二年(一七九七)

當時文祠主事者生員廖澄河,會同螺陽地區振文社之生員與地方上其他士紳,共同集資改建,

遂於嘉慶十七年啟始動工,歷時一年(至嘉慶十九年)完成,

改建後的廟堂,講堂大殿內崇祀五文昌帝君,同時重新命名為「振文書院」。

 


書院(文昌祠)大門是不開的 除了祭祀之外 再者就是當地學子中狀元 

現在就是中高考普考後 回文昌祠參拜 才會開啟大門喔

 

 


重建石碑

 


美麗的拜殿 藏在西螺一片綠油油農田裡 

拜殿建築形式為正面三開間軒亭的作法,正面升抬的基礎之上,以方形接柱柱式,承接四垂歇山屋頂,

頂上燕尾剪黏雕飾細緻,整體造型極為秀麗勻稱;

其後之正殿同為三開間之建築,形態上較之拜殿更為簡樸,

因此書院內主要以拜殿作為視覺焦點之所在,然內部木構雕飾仍極為細緻華麗

 

 

 



供奉五文昌帝君(文昌梓潼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帝君、綠衣帝君)

文祠內設有「振文社」、「義孚社」等社團  愛好詩詞的文人雅士於此聚會

 

 

龍階(御路石)方便神轎進出大門 上方有石雕雲龍 有止滑作用

 


拜殿樸素中有些莊嚴 來到此地 自然安安靜靜 溫文儒雅起來

 

 


左右之廂房與附屬建築多為日據時期與更後期之營建產物,

簡單的磚造建築物以過水通廊與正殿相接,反而具有烘托主體建築的效果

 


下午一點 進來書院 沒有人 四周一切靜悄悄 

 

 


振文書院原為地區性教化與宗教建築,然於歷史進展過程中,史蹟凋零,

有幸得以留存的書院建築反成見證書院制度、營建藝術的少數歷史證據

 

 


保留下來的古井 仍然深不能見底

開鑿約在嘉慶年初 至今兩百多年了 如今聽說已經乾涸了

在鴉片殘害的清朝年間 聽說拜請關聖帝君 孚佑帝君取此井水摻爐丹 可以戒毒

 


光緒32年(1906年) 成立戒毒組織 

 

 


 


 


數幅匾額均為重要歷史資產,如「千秋書祖」為嘉慶癸酉年(十八年)振文社所獻

 

 

 

「百代文衡」為嘉慶乙亥年(二十年)所立

 

 

走過許多書院 說真的 

對於日治時代的日本國 這方面 我竟然有點感謝

因為 日本政府 並沒有摧毀這些古蹟書院與廟宇

讓今天的我 有這份福氣 可以看的到與摸得到

 

 

 

走過員林興賢書院 雲梯書院 苗栗文昌祠 大甲文昌祠 

草屯登瀛書院 南投藍田書院 集集明新書院 鹿港文開書院 

這個倒是第一次見到 考試稟單是准考證影本嗎??

 

 


文昌帝君 您好啊 我現在雖然沒有要考試

但是請您保佑我頭腦清晰阿 增長智慧 頭殼硬硬

 


 


很高興 又多了一個美麗的振文書院 充實了我的心靈與增廣了我的見聞

 

 


 

 

抱鼓石 用來支撐木門的基石

 

以前先賢在建築書院或是古宅時 一定有特別考究

因為天氣很熱 為什麼一進入拜殿 涼風就會徐徐吹來呢

 



 

 


 

 


 

 


 



 


書院對面是一座公園 樹木茂盛 乘涼的好地方 小小的石橋 猶如狀元橋阿

 

PS 以上文字介紹來自雲林縣政府與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