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西螺大橋

2009040519:40


 

 

曾有人以『紅橋夕照』來描述民國四十二年興建落成的「遠東第一大橋」—西螺大橋的景色。

 

西螺大橋是老一輩人的記憶

對我而言也是

小時候隨著父親四處送貨 經過西螺大橋 中沙大橋 都是跨越濁水溪的

 

 

 

西螺大橋 讓我聯想到西螺西瓜 西螺米

 

 


今天特地停下來 看看小時候的西螺大橋

 

 


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通車,為當時全省最長的大橋,也是遠東第一大橋,

當時的縣長吳景徽先生並勒石於橋畔紀念之,可惜這塊石碑於年前遭卡車肇事撞製成三塊,

雖經修復,但已折損其原貌



偉大的濁水溪 為西螺帶來豐富的農業與聲望

 


西螺大橋號稱遠東第一大鐵橋,是本省南北運輸的交通樞紐。

座落於濁水溪下游 ,橫跨於濁水溪之上,聯絡彰、雲兩縣。

全長1939公尺,橋面寬約7.3公尺採華倫氏穿式,鋼鐵作架,水泥作墩,桁樑引孔,

舊時曾附設台糖的小火車軌道,形成火車與汽車並行的奇觀。

 

 


 

 


這是收費亭嗎?? 

小時候 印象中 過橋都得要收費呢

邊付錢邊詌譙的爸爸說 收費實在很不合理 橋梁早就回收了

真的 不到一年 就拆了所有的橋樑收費亭 

 


該橋於民國2610月動工,後因珍珠港事變,使工程停擺,至民國415月方始復工,

於同年12月全部完工,翌年128日正式通車。

 


而今高速公路取代了西螺大橋的大部份運輸,但路過西螺要去感受過橋時的開闊感,

欣賞浩大的工程傑作,是另一種收穫與感受。

 

 

 

 

紀念其功績及提供遊憩場所,南側興闢西螺大橋公園。

 


 這座橋以拱型的鋼桁強化橋樑的結構,使大橋能穩定的轟立在濁水溪上,遠望猶如一座鋼鐵隧道,

肉眼從這一端很難看到另一端出口,感覺上深遠而無盡。

 

 

 

這座歷經日據時代、接受美援資助建立的大橋,除雙向汽車道外,

過去在南下車道上還鋪設有窄軌鐵道,供台糖公司小火車行駛,

小火車開上西螺大橋時,南下車道的汽車就得避讓。

經過四十七年的挺立,今日的大橋已老態龍鍾,省公路局不得不限制汽車的載重量,

而空軌鐵路也隨著台糖公司改採公路運輸而拆除了;

西螺大橋仿似鋼桁景觀獨樹一格,而風姿猶存。

 


濁水溪溪水湍急,在日據時期,扼控南北交通,有如「天塹」,每當颱風季節,山洪驟至,

舟楫難渡,南北兩地商旅無法往來,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一大障礙。

每年大甲媽祖行經濁水溪時,總是拉繩結伴涉溪而過,險象環生。

民國前西螺居民口中的溪底(西螺溪),為扇狀濁水溪支流之一,

就如中國黃河一般,每遭遇洪水期,溪水的流向就會有所變動,

約在西元十七到十八世紀間(清初到乾隆時代),南岸的虎尾溪為濁水溪的主要幹流;

1795-1898午時又變成中間的西螺溪為主要幹流;

1898(明治三十一年)日治初期的大洪水,幹流又變為北方的北斗溪,

1912午時北斗溪與虎尾溪源頭的溪水,被匯集到西螺溪,自此西螺溪便成為幹流。

今日西螺溪之名已隱沒,而以濁水溪為名。此後的十幾年間由於溪水流量大,

造成泥沙的大量淤積,使得河床日漸升高,甚至有高過西螺聚落的趨勢,

為了防範洪水氾濫的災害,日本當局乃在溪邊興建堤防。

 

 


濁水溪南北兩岸的交通,遠在清代時期便設立有渡筏站,

以竹筏做為與北方交通往來的主要工具。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在大橋建造之前,

濁水溪的南北往來,西螺渡站是一個重要陸路轉水路的主要驛站。

 

一般來說,台灣的河川冬季時河水枯竭,因此溪面是可供通行的,

清代時期常有商人與牛車利用枯水季節通過溪底,至日治時期則開始有車輛往來兩岸。

但夏日雨季後,濁水溪的水位大漲,此時的竹筏便成為南北往來的主要工具。

 

日治時期的渡站,便設於現在市仔頭堤防附近(公車站亦同)。但自從西螺溪成為主幹後,

雨季常使溪水的水量激增,流速極快,竹筏無法通行,時常使水路交通癱瘓,

造成南北往來的不便,此一情況日積月累,造成民眾安全的顧慮與商業活動的限制,

而促使地方人士百築橋的提議,是為大橋興建籌議的開始。

 

 

為減少施工的障礙和危險,利用冬季枯水期施工。因此到民國廿九年二月,才完成卅二座橋墩。

 

 

西螺居民於1936(昭和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西螺架設濁水溪人道橋同盟會」,

創設同盟會的動機:l.便利商旅,2﹒繁榮經濟,3﹒消除洪荒,4﹒解民痛苦,5﹒關係國防……

而其最終希望,則在要求當局實行架設濁水溪(西螺溪)人道橋為目的。

 

 

 

 

 

當組織成立後,同盟會乃上陳情書至日本總督府,內容略如下:

「……蓋凡國家之強盛,繫於完備之交通,我台當局,夙來留意於此,因而開鑿本島縱貫道路,

費莫大資財,架設橋樑,通者,下淡水溪架橋,既著手興工,欲瞻橋樑之完備,為期當在不遠,

對於產業上,軍事上,貢獻非淺,全島民眾,同深慶幸,感激不至,

然獨此橫斷中央之本島濁水溪人道橋之架設,尚付缺如,此非特阻礙台中、台南兩州間之交通,

產業之開發,誠影響全島之發展,與痛感國防上之重要基大,統觀世界情勢,我台灣之地位,

日益加重,應不可一日忽視,一朝有事,使截斷本島之中央河川,而乏此橋樑之聯繫,

勢必中斷南北交通,妨礙國防,明若觀火……台中、台南兩州人民,

所受直接影響最深……我等謹代表兩州人民,懇請予以實現,仰祈自昭和十二年起編入預算,

架設西螺、溪州間人道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需日絀,竟將建橋的鋼筋運到海南島修築碼頭,使得工程中輟。
台灣光復後,美國提供了價值113萬美元的鋼筋;於民國415月再度開工,

採南北兩岸同時施工,鋼樑以烤紅的大卯釘來拴緊(每一橋孔約需八千根),穩固牢靠。

因積極趕工,於411225日完工。橋長1939.03公尺,橋寬7.32公尺,在當時傲視遠東。

 

 


為使台糖公司運輸甘蔗及載運旅客方便,還特地在大橋鋪設小火車鐵軌,

形成汽車與火車在橋上並駕齊驅的奇景,但也常肇車禍,

被鎮民封為「催命鐵道」,因此台糖於民國60年將鐵道拆除。

這個 我聽我爸爸說過 當時不只西螺大橋 很多橋梁都是與火車爭道呢

 

 


西螺老街逛了之後 目前正是西瓜盛產 好多好多西瓜阿

 

 


老爺很喜歡吃西瓜 買了一顆 一斤20 這個要460

吃到現在 我看到西瓜都怕 還要麻煩我打成西瓜汁 真是得

 

 

PS 以上文字介紹來自網路資源

   看了之後 才知道西螺大橋 有如一部交通開發史的縮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