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老街

2008090415:03

 

照片很多ㄛ

 

 

內灣戲院的前身為楊家『楊盛泉』所經營「山場」的「料坪」,

即是當時放置林木材料的場地,於民國三十九年為體恤工人的休閒需要規劃

建造成木造二層樓日式風格的戲院,至今保留當初原貌,目前為台灣保存最好的古老木造戲院。

  當時的戲院是由竹東有名泥水匠師范進發所建造,整體外觀以二樓木造閣樓式建築最具迷人,

屋身以當時極具奢侈的建材「板材」構成,屋頂再覆蓋日式風格的黑瓦,

因戲院內部規劃為多功能的設備,當年在此演出的歌舞劇及秀場表演曾聲名大噪。

 

 


 


 


 


 


 


 

民國七十年戲院關閉之後曾荒廢二十多年,屋主楊先生在民國九十一年重新整理,

並附予新的生命將舊戲院改造成一間具復古且很有戲院味道的客家菜餐廳,

餐廳內全天播放老國片及展覽台灣早期生活文物,

其中還包含早期的電影海報如許不了的喜劇、成龍的蛇形刁手、醉拳、唐山師兄,

還有很多頗有懷舊氣味電影。在內灣戲院用餐,一邊品嚐道地的客家風味,一邊回味著經典電影。

除外,還有門口的柑仔店,櫃檯上放置著金柑糖、陀螺、芒果乾、大豬公、黑人牙膏糖,

還有龜兔賽跑綠豆糕、抽頭綠頭糖等古早童趣,這全都是老一輩小時候的最愛。

 

 


 


 


 

 


 


戲院內一角


 


古早的郵筒


 

 

 

新的內灣橋


 

 

 


 

日內灣老街是進出盛產林木及礦產的尖石山區的最主要道路,

也因如此於50年代曾為內灣帶來許多的人潮,

以中正路的街道為主向外發展至光復路、大同路、和平街、中山街及廣濟路等都曾是絡繹不絕的人潮,

然而隨著林業及礦業的產業沒落,內灣的盛況也由嘈雜歸於平靜;

經濟部商業司自84(1995)年起陸續推動『形象商圈』及『商店街』計畫,

而內灣地區也於89至91年3年期間,籌組了『內灣形象商圈管理推動委員會』,

以內灣老街為主軸,並搭配擁有鐵道三大支線之一的內灣線的優勢,開始改善商業經營環境。

 

 



路口

 

 


 


老街一景

 

 


 


前方是內灣車站

來過內灣的人 看我的照片一定很羨慕吧

因為都沒人....

非假日沒啥人 不塞車 只是吃的選擇比較少

拍照不會出現一堆人頭ㄛ 

 


大嬸婆

 


 


 


 


 


內灣車站  有PO於內灣支線中



 

 

 


剛開門營業ㄛ 這天陰天下著細雨 涼涼的天氣 適合逛老街

 


 


野薑花粽 好小一顆15元 沒辦法 野薑花葉子小啊

 




 


 


 


 


 

內灣老街-傳統街景

內灣老街上的傳統街屋是當地獨特的景觀,代表著其歷史時空的意義,

因是盛產林業的尖石地區主要道,因此房屋多以紅磚砌柱及地基後,

再加以木板材料作為屋身、門窗及屋頂,再以合板瓦或日式文化瓦覆蓋於屋頂;

內灣的傳統街屋的騎樓空間具有三大的特色:

一為供居民串門子話家常之用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椅凳;

二為居民生活所需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洗衣板、洗手台及水龍頭;

三為處處可見家家戶戶種植各式各樣的園藝盆栽,而大部份以藥用植物、料理用的辛香料植物居多,

隨處可見當地重視生活與樸素實用的民風氣息。

內灣老街-和平街

內灣老街中的和平街是原旅社聚集區之街道,又名『櫻花街道』,

當時因設於和平街路底的武中眼科醫院醫術頗受好評、聲名遠播,

加上當時未有公車往來,又因病患激增,

日本人野崎氏認有利可圖故建立了能收容約60名病患近似旅館的『宿泊庭』上,

於是和平街遂成『旅館街』。

 

 

內灣與老爺來過幾次

每次都人很多

於是趁非假日 我倆再次來到內灣

都沒人啦 老爺說 這條老街 平日假日落差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