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都城隍廟

2008092016:38

 

 

 

 



 

據史載,光緒17(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 災厄祈禱醮法會,

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台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

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

 

 

 

城隍又稱城隍爺,是設在城裡的神。從字義上分析,城是指城廓,隍是指城池。

清乾隆十二年(西元 1747 ),台灣北路淡水總埔分府同知倡議興建城隍廟,

以求城隍護國衛民,北莊業主王世傑家族捐地,次年完成。

 

當時興建城隍廟時,台灣北路分府淡水廳當時設彰化,淡水廳署完工後才移到新竹辦公。

淡水廳與城隍廟尾部相倚,直角並列,有陰陽並 比的意思,

所以新竹城隍廟算是淡水廳所建的官廟。

 

  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懲凶罰惡,端正社會風氣之職,

在陰間 司人間善惡紀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遇善行則通報天庭,

發現惡 行則通報地府。

 

 

 

 


 

這裡我看一半的人都是來吃米粉 貢丸的 

 



 


 

 


 


 


 

 

廟內的「金門保障」匾額為清朝時代光 緒皇帝所頒賜

 


 


 


 


我長這麼大 不會博杯抽籤詩 

 


 


 

 


 


 

城隍廟和媽祖廟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王世傑捐贈,

因此在寺廟中應該都有「王世傑長生祿位」,感謝他的奉獻。

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開銷,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作為維持城隍廟的開銷。直到大正十三年(1924)城隍廟改建,

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

今天我們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正因如此,

鄭家從日據時代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

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



 


 

新竹城隍廟城隍究竟是誰?新竹都城隍廟經歷二百五十年來,

傳說中的新竹城隍爺有四人。新竹史學者張德南曾考據出四人,

分別是吳鳳、曹謹、曹士桂和鄭拱辰,其中以曾任縣太爺,

且唯一入祀「名宦祠」的曹謹最廣為傳誦。


張德南在「新竹都城皇信仰的研究」論文中說明,

自宋代以來,正直、勤政、護民、行善之士,死後皆成為城隍的傳說各地頻傳


 


 


 


 


 

 


 


 


 

往後殿去吧

 

 

後殿供奉城隍爺夫人 與註生娘娘 和大二少爺

 

 

 

 


 


 

都燻黑了

 



 

 

新竹(舊名竹塹)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地方,一個城市的成型,

從聚落開始聚落形成後會發展市街,再根據安全防禦的需要發展出城池。

移民社會必定會帶來他的精神信仰,

唐山客來台也會攜帶他們的精神信仰神祇,

聚落性移民會帶來土地公,行有餘力會興建大型寺廟,

城隍廟、媽祖廟是漢人社會不可缺的神祇。

1733年竹子城建城後的古地圖中,

可見到「城隍廟」和「媽祖廟」,這二座寺廟均超過二百五十年歷史。

 


 

台灣許多小吃都是鄰廟口,來往人潮眾多,形成重要飲食據點,

新竹亦不例外。新竹城隍廟吸引各地許多慕名前來朝拜的信徒,

小吃攤也隨之興盛,市集環繞此區成長,形成著名的城隍廟觀光小吃區。

城隍廟裡的種類繁多,除新竹名產、米粉、貢丸,還有肉圓、蚵仔剪、

肉燥飯、魷魚羹、黑輪,以及各類甜點,所有傳統美食都可在這裡找到。

經營者不乏承傳三代、經營年資在七、八十年以上的小吃攤


 


吃的很多 米粉 貢丸 竹塹餅 潤餅  我都沒什麼興趣      不是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