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九曲巷

2008122307:27


 

 

鹿港處處是古蹟 處處是景點

一步一腳印的鹿港行 給我更多關於鹿港的記憶與認識

 

九曲巷 顧名思義就是彎曲的巷弄 

我原先以為是當時建造屋舍沒有規劃 

大家自己劃分自己的土地 蓋自己的房子

導致現在保留下來的不整齊巷弄

其實 錯了~~

 


舊時在九曲巷的頭尾,往往設有一座隘門如此一來,便形成一封閉的區域。

 

 

一方面可以防止外患的入侵,

一方面亦成為左鄰右舍往來交談及孩童嬉戲玩耍的最佳空間。

且因阻絕了強風,即便是寒冬,巷內亦溫暖的如同陽春,

形成一種特殊的生活空間。

 

 

 


由於鹿港是以商業起家的,而商業往往靠船隻往來載運貨物流通,

因此重要的商業據點勢必沿海岸與河口築立。然而由於毫無遮蔽,

凜洌的海風往往長驅直入,造成居民與行人的諸多不便。

 


巷內道路則是彎曲迂迴的線條,不像一般巷道的以直線前進。

 


 


尤其每年中秋過後所謂的九降風(即東北季風),更是造成一片黃土飛揚。

於是在巷道的設計上,便採取彎曲多折的方式,以阻絕強風的侵入

 


談到鹿港的九曲巷時,往往以金盛巷作為代表。

至於金盛巷的名稱,則相傳是金盛船頭行位於此巷內而得名。

 


 




穿梭在九曲巷中 我原先的想法 顯得很膚淺

九曲巷的形成 猶如是一道防護牆 

先人的智慧 不只簡單兩個字 

目前的九曲巷弄 住家仍在 巷弄中乾淨整潔

來到此巷中 請帶著一份打擾的歉意 輕輕的走過 漫漫的欣賞 

 

 


十宜樓~為一跑馬樓,是騷人墨客夜宴吟詩論對的聚會所。

 


位於九曲巷中第一個景點

 

抬頭 看到橫跨巷弄上空的就是十宜樓

 


 

 

 

早年鹿港文風鼎盛

一些風雅之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煮談闊談,或品茗對月

 


 


相傳此十宜樓之主人即一位十分好客之雅士,為使客人可在高處倚欄望月,

故於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供清客憑欄望月


  十宜樓的由來有三種猜測:

 

   一、當時有十位飽學多聞的的文士在此聚會。


       

二、指斯地

    「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

 
                
宜茶」十宜,故名十宜樓。


       
三、跑馬廊和金盛巷交叉成十字,故曰十宜樓。

 


這裡也看得到甕牆 

 


 銃櫃又稱鎗櫃、鎗樓,為一類似碉堡的建築物,其前、左、右各有一「銃眼」。

人置身其中,可居高臨下,以監視外面的動靜。

早期鹿港生活富裕,易成匪寇盜賊覬覦的目標,

設置銃櫃正可保障自身及家人之安全。


另一頭的九曲巷 尋找意樓中.........

但是 沒找到 


 


 

不知道是不是它 猜測中.....

九曲巷另一個值得一遊的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 興安宮

 

興建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

由最早移民到鹿港的族群福建興化人所創建的開基媽祖廟,

也是鹿港最早興建的媽祖廟

 

廟前的方埕被民宅所佔用,以致變成了巷道;

而線條優美的燕尾屋脊也因鄰近的房屋起了樓房,

以致被包夾在鄰牆之間,不復舊時的氣勢。

 


 興化宮除了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外,

尚有自湄洲媽祖廟恭請分身而來的「軟身媽祖」。


 

 


「軟身媽祖」就成了興安宮的鎮宮之寶,而且也是台灣的媽祖信仰中,

一項頗具歷史意義的文物。

﹝為了防止重要的文物失竊,廟宇將之安奉於親戚家中,故無法在宮中見到。﹞

 

全廟沒有柱子亦無廂房,殿宇簡樸而有古色

 

 


 


小小的媽祖廟 靜靜的守候著子民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興安宮的存在

又有多少人親自步行前來參拜

我進入廟裡 四周一片寂靜 靜的可怕 


隨著鹿港與蚶江正式的對渡之後,漳州人與泉州人漸次移民鹿港,

興化人反成人數較少的族群,其重要性遂逐漸沒落了,其廟產也漸遭強佔。

 

最慘的是在台灣光復後的一次廟產登記中,竟把興安宮誤登記為興化宮,

以致許多的廟產無法收回。其後雖再改回,然已無法挽回。


 

ps 以上文字介紹來自鹿港鎮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