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螺 閩 南 語 讀 「 ㄙ ㄞ ㄌ ㄟˇ 」 。
這 裡 最 早 的 居 民 是 平 埔 族 的 巴 布 薩 族 。
他 們 對 本 地 稱 呼 為 「 Soreau 」 , 因 此 音 譯 為 「 西 螺 」 。
另 一 種 說 法 是 : 西 螺 因 地 形 如 田 螺 ,
又 位 在 濁 水 溪 的 南 面 , 所 以 有 了 「 西 螺 」 這 個 名 稱 。
清 朝 年 間 , 西 螺 地 區 不 但 物 產 豐 富 , 而 且 文 風 鼎 盛 ,
出 了 很 多 秀 才 ; 習 武 的 風 氣 更 盛 極 一 時 ,
常 受 到 外 界 的 讚 揚 , 因 此 西 螺 又 名 螺 陽 。
傳聞在廷平路最興盛時期沿路酒家多達十六家,連邊緣地帶的埔心也有三家,
留學日本的學生每年都有數十名,一時文風鼎盛生意興隆,每逢年關時節,
遠至麥寮沿海一帶來買年貨的牛車,可自東市場一直排到文昌國小前面,
真是風光一時。根據一位九十多歲的長者表示,早年商業盛行時,
曾一度引進茶葉品種來種植,地點在南投鹿谷,以術收成時,
會利用扁擔從鹿谷肩負茶葉步往來,到達後都會在茶莊休息,隔一日才往返。
西螺醬油遠近馳名
延平老街
東市場
根據 林川夫 先生於「民俗台灣」一書中,一篇由富田芳郎對於街屋景象的描述:
「吳服商店可以說是商業街的主角。在這裡並排的吳服站就有十一家。
這十一家全都在東西兩市場之間,也就是在街肚和街尾的東邊。少數在南側,
多數在北側。這是因為在乾季的時候,東北季風很強,
面朝北方的商店衣物容易遭到塵埃侵襲而造成損失。除了吳服店外,
雜貨店亦林立其間。例如舶來品雜貨、食品雜貨、山貨等等。
其他還有漢藥、西藥、金銅陶瓷等農民的日常必需品。
早期西螺在最繁華的全盛期,為水陸貨物交流的重鎮,往來的旅客,
商家絡繹不不絕,一進入鎮內便是熱鬧的延平路。
時街道上的店家及東市場多為南南北鄜貨的交易場所,
旅社、茶店、灑家眾多,一片燈紅酒綠,東水馬龍的盛況非今日能及
西螺米 尚好甲 碗糕就是米制的 如果沒陳總統三個字我可能會想要嚐嚐
公賣局
古老與現任的結合
很突兀
我覺得西螺老街是可以再更美
因為它保存算不錯 整條延平路又滿長的
逛起來意猶未盡 只是雜亂了點
若是可以好好規劃 相信比三峽或是大溪更令人讚賞
若以純樸和未經重建的古早感 我個人滿喜歡這條老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