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龍山寺

2008121601:02

 


 

在臺灣目前較為著名的五座龍山寺

(臺南、艋舺、鳳山、鹿港、淡水各一)

龍山寺乃是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的龍山寺分靈而來,

也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因此在台灣的寺名也都取名為龍山寺。

 

 

 

山門是一間寺廟的門戶,

它界定了寺廟的內、外以佛、俗的界限。

因此,一旦進入山門,則意味進入了佛境

頂為採歇山重簷式的重簷四垂頂,翼角曲線柔順,

散發出秀麗挺拔之氣勢,且顯現出尊貴的氣度。


共有十二根,其中四根「圓柱」直通上層的屋簷,是山門的主要結構

為防止木柱受潮腐爛,在每一圓柱的下方,皆有「覆蓮花」造形的石雕柱珠

 


過了山門 迎面看到就是三川殿了

三川殿的屋脊為中央高聳,兩翼逐漸下降的三川脊式,層次分明。

尾脊如燕尾翹首,直指向天,別有一秀麗之姿。

三川殿裡有一對特別的龍柱,它是採用「天翻地覆」雕法的蟠龍石柱

 

(很可惜 沒有細拍)

 

 


廟埕旁的惜字亭

 


 

 

 

三川殿屬正門,乃神祇出入的門戶,

因此其門神以佛教的護法「韋馱」、「伽藍」以及四大金剛護守門戶


 

側門神改以「文官」擔任,且龍門、虎門各有不同

 

虎門的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

「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

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龍門的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

「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戲亭內的窗台

 

太極八卦窗中間部分是一圓圈,以喻「太極」。

圓圈內有兩隻鯉魚,是「兩魚」象徵「兩儀」,以喻「太極生兩儀」

兩魚之外是四條龍,鯉魚躍龍門變成龍,故以象徵「兩儀生四象」。

四龍之外是一八邊形,以喻「八卦」。

整面窗即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深厚含義。

八邊形之外的四個角落各一有蝙蝠,則是以「四蝠」喻「賜福」。

小小一窗之中,竟可容納如此多的深義

 


 

 

戲亭屋頂比較特別的是,為了更適合於搭建戲台演戲,

 

把面向大殿那一邊的屋頂向上掀起,而形成狀若牌樓的三重簷



 




戲亭內部上方有一座八角形大藻井,宛如蜘蛛結網一般,

閩南師傅便稱之為「蜘蛛結網」。此藻井的造形繁複而華麗,

佇足其下,令人不禁流連讚歎

 

藻井本身除了做為裝飾之用外,也有產生共鳴的功能,有助於戲劇演出的音效


下檐升高後,傳統上支承屋面重量的檐檁被切斷,升高之部份屋面失卻支持,下檐兩側之檐檁,

要由中門次間之檐檁來負擔,而下檐甚寬,重量超過原有支柱所能負擔。

當時之匠師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便在每角各四柱形成之組柱之外,另於中軸線之兩旁各加一支柱


 

 


 


減輕兩側檐檁之負擔,於兩「大通」下各加了一根柱。這樣一來,

戲臺突出於中門的部份,有十二根柱子,便有柱林的意味了。

 

 

 

 


 


戲亭的柱子 真的很多

 




位於戲亭北側的石碑

 

戲亭全景

 



中埕位於正殿﹝拜亭﹞和戲亭之間,中有兩株百年的老榕樹

 

 

 

左右兩側則是廂廊﹝護龍﹞。


由十一組的朱柱構成,格局和傳統住宅中的「護龍」類似,但並未隔間,也沒有門窗。

 

昔日一些在港口謀生的苦力,以及無處歸依的無業遊民,往往在此落腳,成為他們暫時的住所。

廂廊成為收容避難的場所,無形中亦發揮了社會救濟的功能。



 

目前南側廂廊放置龍山寺翻修大工程的記載

真的 翻修比重蓋更費周章 更要謹慎 真的不容易啊 


 


戲亭的正面就是拜亭與正殿

拜亭顧名思義即是供人祭拜的地方,一般香火較鼎盛的廟宇,

 

由於正殿的空間有限,為了增加祭拜的空間,所延伸出來的祭壇。

 


 


 


正殿屋頂採重簷四垂頂式,坡度和緩

 


拜亭的屋簷

 

屋簷則採「風吹嘴」式


 

 



連磚瓦 壁畫都非常的精緻與細膩

 

中門的門神是佛教中的「韋馱」、「伽藍」二大護法

 

 

拜亭內有一對蟠龍石柱,龍身凸出較多,

龍 柱內側上方,雕出鳳、鶴、龜、麟四靈,線條也較為繁複,

和三川殿的「翻天覆地」比起來,顯得更為精緻。

 

 

 


懸於正殿的「慈靈顯應」乃咸豐八年﹝西元1939﹞重修時所立。

民國五十年的「香光莊嚴」。

 

「普濟群生」,乃咸豐八年﹝西元1939﹞重修時所立。

 


寺內所存最早的匾額為懸於正殿的「法雨如來」,

乃道光十年﹝西元1830嘉義知縣張縉雲所立

關於此匾額有一典故:相傳當時久旱不雨,以致農作物收成不佳,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

於是當地的官吏便率眾到龍山寺祈求雨霖,果然天降大雨,化解了百姓的苦厄,

便由鹿港同知嘉義知縣張縉雲手書「法雨如來」四字,製匾獻予龍山寺。

(可是我卻不知道 因為它掛在門內側的上方 還好有這張照片 讓我更清楚由來)

 


共用了四十根柱,其氣勢之大,可說是全台之冠了

 


殿身使用十一架棟架,架內有三根通樑以及五根瓜筒

 


 


 


 


 

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由商行及船行捐獻,

由於是在浙江寧波鑄造完成,所以又稱為「寧波古鐘」。

原本懸掛於正殿,當時鐘響時,聲傳數里,

「龍山曉鐘」也因此成為「鹿港八景」之一,原鐘今放置在南邊的廂廊上。

鐘上鑄有「阿彌陀佛」、「法輪常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等文字,

並且有廈郊、布郊等捐獻金錢的商行、船行的銘文。

下緣刻有「浙江寧波」、「咸豐玖年」(西元1859年)字樣,由此可知此鐘的歷史

 

 

 


北廂廊的盡頭,則有記錄龍山寺重修歷史的古碑。


 

 


 

往後殿瞧瞧

 


民國十二年的一場大火,幾乎使後殿全毀,寺內的諸多神像及文物也付之一炬

 


 

 


 


後殿是禪修及誦經的地方,有一種令人寧靜祥和的氣氛

藥師佛,又稱作藥師如來  

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

 


窗櫺的花紋以鹿港的名產綠豆糕的圖樣所構成,呈現極富特色的巧思

 


每座門由六片門扇以及三道門框所構成,

正門寬闊,偏門較小,採光良好,且每一道門皆可出入

後殿的門神頗為特別。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

 

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彿發出「哼」的一聲。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

 

 

 

相對於前、中埕,後埕顯得古樸。

兩側簡單的短廂,配合圓形月門,予人有寧靜清幽的感覺

 

 


埕中開有三口井,相傳是龍山寺的龍穴,故被稱為龍泉穴。

其中圓形的稱為「龍眼井」,方形的稱為「龍喉井」

 

 

 

龍山寺外牆邊

 

 


有一家鄭玉珍糕餅店

大家都瘋’玉珍齋’ 我想我試試其他的

雖然我吃起來都差不多 但我想人家它也是百年老店

 


我喜歡的綠豆糕 我只愛這味啦

 


好綿密 好軟 入口即化 超讚  一盒120

 

 

 

所有資料文字介紹來自 鹿港鎮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