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風神廟與接官亭

2010101107:19

 

 

 這是 花東之旅的第四天 行程

這一天下著雨 

堅持 不要路過台南 於是來到風神廟

第一次聽到這座廟宇 是微笑老闆的介紹

府城古蹟 多到踢倒街

但是 卻有一些漸漸被忽略 不再是旅遊書上推薦的

這風神廟 就是在小巷弄中 默默的庇護著眾生

 

 

 

 

風神廟雖非金碧輝煌的建築,但管理良善,香火很盛,

神像文物極富藝術價值,是全臺灣唯一的風神廟。

 

 

 


 

 

 

主祀風神爺,清乾隆4年(1739年)由台灣道鄂善奏請建廟,

祈求護佑台海往來船隻安全。

乾隆42年(1777年),蔣元樞大修風神廟,並在廟前建接官亭。

當時,出了大西門就是格局宏偉的風神廟,位居往來台、廈的要津;

其本身性質是台灣罕見,被譽為清代八大廟宇之一。

相傳風神持有一隻蘊藏大風的寶貝葫蘆,氣一出口,即可成風。

因風神可自由控制風勢的強弱,古代漁家都虔誠奉祀。

另自一說,則稱風神是日八里宿中擁百興風能力的箕星,

箕星適時送風,有功於人,因此人們誠心崇拜。

日治時期,因開闢道路而將風神廟拆除過半,

加上巷道取代河港,風神廟的地位不復當年。

坐北朝南,目前僅存拜亭、兩廂和正殿,格局不大,

 

 

 

 

 


 配祀的雷公,鳥嘴鳥爪、手執斧鑿、腳踏皮鼓

 

 

 

 

 

 電母雙手持明鏡

第一次 看到雷公與閃電母耶

 

 

 

 


 

 


廟內神像為府城寺廟神像藝術所罕見。

風神高居殿堂之上,雍容華貴。

陪侍的水神和火神,一青一紅,造型特別。

 


 

 

 

 

 


 發現門後方 有一把寶劍

 

 

 


這次 沒有拍得很細 希望下回來 可以慢慢看個仔細

 

 

 


 因為陰天 光線不足 所以有糊了

 

 


 

穿過接官亭石坊,就來到風神廟。風神廟在南河港西門城(今西羅殿)外。

創建於乾隆四年(西元一七三九年),原有屋二進,前進為官廳,

凡從鹿耳門登陸,或駕小艇赴鹿耳門,

或配船往廈門的文武官員,都在這裡候船迎送。

後進主祀風神,即風之神,是航海者的保護神,祈求航海平安。

 

 

 

 風神廟前 就是著名的接官亭

 

 

 


 接官亭石坊

是臺南巿現有的四個石坊

泮宮石坊、蕭氏節孝坊、重道崇文坊、接官亭石坊)之一,

且是全省各石坊中最壯麗的。

它矗立在風神廟廟口,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

臺灣知府蔣元樞重修宮廳、廟堂,在廟左增建公館,

廟前建亭坊,做為恭迎聖旨、迎送洗塵餞別之處。

 

 

 


 接官亭石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石柱為方形;刻有動物、鳥獸、花卉,

相當精美,氣派非凡。坊後有石造鐘鼓樓一對,為迎送或朝夕擊鼓鳴鐘之用

日據時期,拆除接官亭廳廟,光復後,鼓樓也拆除了,僅留石坊。

 

 

 


風神廟: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風神廟旁的小徑

曾有多少先人走過 膜拜過

在府城的每一街每一弄 都充滿著歷史的見證

讓我們甚至後代子孫 必須永遠記得府城就是台灣最早的根基

 

 



 

 以上資料引用自下列網址

 http://weber.tn.edu.tw/edu01/tainan/main-2/main-3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