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的虎尾糖廠

2009041618:28


 

 

 

 


糖廠 台灣經濟奇蹟

台糖土地最多了 後來成了特定人士的經濟奇蹟

我的標題 所謂遺忘 是說我啦

一趟虎尾行 忘了吃冰涼快涼快的糖廠囉

 

 

虎尾的近代發展是由虎尾溪畔起源,向北延伸開拓。

這個起源便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明治 39 年設立的五間厝製糖工場,

而工場向外延伸及聯絡的主要幹道就是今天的中山路

 


虎尾的糖廠最重要的三個標的,工場、鐵橋和公園

同心公園

同心是說有個兩個愛心造型的小水池

 

 

虎字輩的蒸汽車頭

 

 

 


同心公園內是台灣記載糖業重要發展紀念碑最多的地方

 


目前仍在轟隆隆營運的虎尾糖廠煙囪

 

早年虎尾糖廠的建設主要是為日本員工需要而蓋,

其範圍南起虎溪鐵橋,北到安慶圳橋(俗稱紅橋頭仔)止,

這個區域直到光復初期,一直都是虎尾最繁榮的市中心,

中心點為虎尾驛(火車站,今虎尾原料區辦公室),

當年繁榮之盛況,居雲林三郡之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接收德國太平洋殖民地,移植熱帶植物重要的實驗場地

 

 


引進南非的甘蔗的立的紀念碑

 


這個老蔣 很難得還立在濁水溪以南的虎尾耶 

 

 

 

和我一樣 很難得出現在濁水溪以南的虎尾

 

 


糖廠在明治 43 年(西元 1910 年)、大正 14 年(西元 1925 年)分別增建工場,

每日榨蔗製糖量達 3200 英噸,居全台之冠。

大正 15 年(西元 1926 年)建蓋酒精工場,產量 6600 噸,更居東洋第一。

 

*目前仍有保留當時的酒精槽 只可惜位於工廠內 無法入內參觀

 

 

 

 


到台糖吃冰 是一件必須這麼作的事

 



但是這裡 不像月眉糖廠 也不像南靖糖廠 有觀光的味道

這裡比較像雜貨店 往裡面走 沒有五分車的鐵道 與 遊客

 

光復後,虎尾糖廠幾經改建,每日榨蔗產糖量達 4900 頓,

民國 47 48 年期年產糖量 64000 頓,產值全國最高。

糖業對台灣 60 年代經濟奇蹟貢獻良多,虎尾糖廠更是起帶頭作用,

當然不用說它帶給虎尾人的龐大經濟利益了

(虎尾市區居民多是糖廠員工、眷屬,或是依附糖廠發展的各種商業行為)

 


 

往裡面走 一大群過去台糖的宿舍群

 

 

 

 

 


這裡 以前是個社區

今日所見之糖廠設施,主要是明治 42 年(西元 1909 年)藤山雷太接收虎尾製糖工場後積極建蓋的,

 

 

車站、醫院、公園、學校、活動中心(清交俱樂部,已拆除)、休閒中心(和樂館,已拆除)、

百貨超市(會社分配所)等一應俱全,連神社都蓋在裡面,是全嘉南地區最完善的社區。

 

 


早年糖廠宿舍大部分都是提供日本人居住,這些到虎尾謀求發展的台灣人,

只好沿著貨物掛(所)附近的鐵路兩旁,搭建臨時的房子居住,

這就是虎尾「鐵支路下」的最早雛形。

 

 


台灣糖業主要以產粗糖(俗稱黑糖仔)為主,做為日本內地製造精糖之用

 

 

 


然而 現在 我只想吃冰 其它 都可以啦

 


銅鑼燒耶 哇 第一次吃到台糖的銅鑼燒

 

 


 

 


 

 


 


 

 

公園內平日很多民眾 阿公帶孫仔 前往納涼聊天

而我 帶著老爺到濁水溪以南的虎尾 看看虎尾的天空

 

 


 


 

虎尾在日治初期以前,一直隸屬於大坵田東堡的一部份,行政中心在今土庫鎮,

明治 34 年(西元 1901 年)及明治 42 年又分屬斗六、嘉義兩廳管轄。

隨著製糖工場、虎尾貨物掛等設立,引來大量移民,虎尾人口由清末 3 4 千人,

到大正 9 年(西元 1920 年)增加至近 2 萬人。

這樣的發展使得日本總督府不得不重視這座小城鎮的發展。

大正 9 年日本設虎尾郡,將五間厝更名為虎尾庄,郡役所立於庄內,

統轄西螺、土庫、崙背、海口、二崙及虎尾等街庄。

 

 

 


 




想都想不到 虎尾竟然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上 有著這樣大的成績與風光

虎尾 虎尾 一個與台糖息息相關的城鎮

虎尾 虎尾 一個走過才會了解它的歷史

讓我又上了一課 下回到虎尾 不只吃冰涼快涼快 

還要多一份敬意 向過去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虎尾致敬呢

立正 敬禮。。。。。。。。。。。。。。

 



 

 

 

ps 以上資源來自網路資源與虎尾鎮公所